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性疾病,会使患儿同时伴有智力、感知觉和情绪方面的问题。自闭症有三大主要症状,家长要注意判断。
自闭症,孤独的孩子
儿童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性疾病。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是自闭症的三个主要症状,患儿同时伴有智力、感知觉和情绪等方面的异常。目前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1/500,其中以男孩多见,男女比例约5∶1。
自闭症既然是一种发育障碍性疾病,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但并不是说一出生就会出现症状。三大障碍在儿童发育的不同时期表现各异,通常患儿自2岁起症状才逐渐明显。
患儿1岁之前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但仍有一些与普通孩子不同的行为表现。如婴儿常出现抚养困难,这类婴儿睡眠少,喜欢哭闹,父母只有把他放在童车里推着走,听音乐或者节奏感强的声音才能使其安静,像扬扬就是这样,但家人往往还可能觉得孩子对音乐有天赋而为之高兴呢。有的孩子则表现得特别安静,这样的孩子又容易让家长误认为很乖,不用父母操心。他可以整天不声不响地躺着,不注意周围的动静,即使饿了或不舒服了也无所表示;常常在童车里摇晃,并对发光或旋转的东西极感兴趣,而对一般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却无动于衷;对人缺乏兴趣,妈妈抱着给他喂奶时,他不会将身体贴近妈妈,也不会对着妈妈微笑,甚至回避与父母慈爱的目光对视,也不会依恋父母;对周围人的存在与否漠不关心,也不愿与小朋友在一起,独自一人反而自得其乐;一般孩子7~8个月时开始认生,而他似乎一点不怕生,什么人抱他都一样;也不会像正常小儿一样发出咿呀学语声……另外,患儿还可能存在发育进度和次序的异常,如有的患儿4个月时已能集中注意力看大幅的画面,而其他方面发育又明显落后甚至缺乏。
患儿1岁以后症状会逐渐显现。但也有的孩子在1岁以前发育完全正常,1岁以后才逐渐出现异常。主要表现为:
1.语言交流障碍。许多患儿的家长会首先注意到患儿说话明显比其他同龄孩子晚,直到2~3岁还不会说话,有的好像会说话,但其实只是简单地发音或自言自语,哼哼唧唧地像在说“天书”,谁也听不懂,扬扬的情况就是这样。
2.社会交往存在障碍。患儿常不爱与小朋友交往,而喜欢独自一个人玩;爸爸、妈妈离开时他不会伤心哭泣,回来后他也不会高兴或喜悦;他们的眼光漂浮,从不会正眼看人;看到他想要或想吃的东西就拉着大人的手去,而不会用手指指着东西说要;喊他的名字也没反应,但大人知道他能听得见。
3.重复刻板的异常行为。比如有的孩子喜欢玩开关,反复地开门关门;有的喜欢把积木排成整齐的一排或喜欢玩汽车的轮子;有的喜欢撕纸,见到纸就撕;有的特别喜欢看电视广告或天气预报,每天一到时间就坐在电视机前一动不动,如不给他看就会大发脾气;有的喜欢听音乐,喜欢反复听某几首儿歌;有的喜欢不停地拍手或不停地转圈或在房间里跑来跑去等等。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异常行为,如有的孩子会经常莫名其妙地一个人发笑或无缘无故地发脾气、哭闹,有的孩子会对某种声音或某种图像特别害怕等等。
关注孩子,远离孤独
儿童自闭症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几点有关:患儿的典型表现在2岁以前可能尚不明显;有些家长养育孩子的经验不足,缺乏婴幼儿心理和行为发育程序的知识,加上平时观察不仔细,不知道孩子正常与否;有些家长发现孩子的行为异常和语言落后,但认为其会随着年龄增大而好转;某些非儿童精神专业的医务人员对本病的认识不足……同时由于我们发现自闭症的预后除了取决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训练的方法和强度外,对进行教育和治疗干预的时机的选择也很重要,训练的时间越早越好(2~6岁为最佳),如不及时给予治疗,预后将会很差,患儿甚至无法适应将来的生活和学习,成为终身残障。因此,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妨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孩子。包括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如体格生长发育、神经心理和行为发育程序等。家长可阅读一些通俗易懂的育儿科普书籍,从中了解一些育儿知识,比如孩子何时出牙,何时走路,何时说话,如何认生等。
2.关注孩子。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身高、体重、营养并做定期体检,也要注意孩子的感知、语言、活动、情绪、行为和社会交往,适度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特别是家族中如有类似病史、精神病史或出生前后、出生时有脑损伤等情况,更应密切观察孩子的发育、行为表现。
3.及早诊治。如发现孩子有异常应及时和专科医生联系。对于婴幼儿行为异常和语言落后者,家长和儿童保健人员可以使用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进行筛查。
该量表适用于18个月以上患儿,它提供给父母几个问题:
1.孩子是否曾经玩过“假装”游戏,例如用玩具茶杯假装喝茶;
2.孩子是否曾经用过食指去指他需要、喜欢或感兴趣的东西;
3.孩子是否对别的小朋友感兴趣;
4.孩子是否喜欢玩“躲猫猫”游戏;
5.孩子是否曾经拿过东西给你或向你显示过什么东西。
如果以上五个问题的答案有两个或以上是“否”,则应怀疑为“自闭症”。也有人认为对于1~2.5岁的孩子,意向性手指东西、眼与眼对视和玩装扮性游戏这三项异常对于早期发现自闭症有关键意义,对这种可疑患儿应该转送到有关专业机构进一步确诊。
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是自闭症治疗的关键,我们相信,在医疗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自闭症孩子们一定能远离孤独,茁壮成长!
上一篇::孩子跟父母睡得晚是否影响智力自闭症,孤独的孩子
儿童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性疾病。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是自闭症的三个主要症状,患儿同时伴有智力、感知觉和情绪等方面的异常。目前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1/500,其中以男孩多见,男女比例约5∶1。
自闭症既然是一种发育障碍性疾病,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但并不是说一出生就会出现症状。三大障碍在儿童发育的不同时期表现各异,通常患儿自2岁起症状才逐渐明显。
患儿1岁之前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但仍有一些与普通孩子不同的行为表现。如婴儿常出现抚养困难,这类婴儿睡眠少,喜欢哭闹,父母只有把他放在童车里推着走,听音乐或者节奏感强的声音才能使其安静,像扬扬就是这样,但家人往往还可能觉得孩子对音乐有天赋而为之高兴呢。有的孩子则表现得特别安静,这样的孩子又容易让家长误认为很乖,不用父母操心。他可以整天不声不响地躺着,不注意周围的动静,即使饿了或不舒服了也无所表示;常常在童车里摇晃,并对发光或旋转的东西极感兴趣,而对一般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却无动于衷;对人缺乏兴趣,妈妈抱着给他喂奶时,他不会将身体贴近妈妈,也不会对着妈妈微笑,甚至回避与父母慈爱的目光对视,也不会依恋父母;对周围人的存在与否漠不关心,也不愿与小朋友在一起,独自一人反而自得其乐;一般孩子7~8个月时开始认生,而他似乎一点不怕生,什么人抱他都一样;也不会像正常小儿一样发出咿呀学语声……另外,患儿还可能存在发育进度和次序的异常,如有的患儿4个月时已能集中注意力看大幅的画面,而其他方面发育又明显落后甚至缺乏。
患儿1岁以后症状会逐渐显现。但也有的孩子在1岁以前发育完全正常,1岁以后才逐渐出现异常。主要表现为:
1.语言交流障碍。许多患儿的家长会首先注意到患儿说话明显比其他同龄孩子晚,直到2~3岁还不会说话,有的好像会说话,但其实只是简单地发音或自言自语,哼哼唧唧地像在说“天书”,谁也听不懂,扬扬的情况就是这样。
2.社会交往存在障碍。患儿常不爱与小朋友交往,而喜欢独自一个人玩;爸爸、妈妈离开时他不会伤心哭泣,回来后他也不会高兴或喜悦;他们的眼光漂浮,从不会正眼看人;看到他想要或想吃的东西就拉着大人的手去,而不会用手指指着东西说要;喊他的名字也没反应,但大人知道他能听得见。
3.重复刻板的异常行为。比如有的孩子喜欢玩开关,反复地开门关门;有的喜欢把积木排成整齐的一排或喜欢玩汽车的轮子;有的喜欢撕纸,见到纸就撕;有的特别喜欢看电视广告或天气预报,每天一到时间就坐在电视机前一动不动,如不给他看就会大发脾气;有的喜欢听音乐,喜欢反复听某几首儿歌;有的喜欢不停地拍手或不停地转圈或在房间里跑来跑去等等。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异常行为,如有的孩子会经常莫名其妙地一个人发笑或无缘无故地发脾气、哭闹,有的孩子会对某种声音或某种图像特别害怕等等。
关注孩子,远离孤独
儿童自闭症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几点有关:患儿的典型表现在2岁以前可能尚不明显;有些家长养育孩子的经验不足,缺乏婴幼儿心理和行为发育程序的知识,加上平时观察不仔细,不知道孩子正常与否;有些家长发现孩子的行为异常和语言落后,但认为其会随着年龄增大而好转;某些非儿童精神专业的医务人员对本病的认识不足……同时由于我们发现自闭症的预后除了取决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训练的方法和强度外,对进行教育和治疗干预的时机的选择也很重要,训练的时间越早越好(2~6岁为最佳),如不及时给予治疗,预后将会很差,患儿甚至无法适应将来的生活和学习,成为终身残障。因此,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妨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孩子。包括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如体格生长发育、神经心理和行为发育程序等。家长可阅读一些通俗易懂的育儿科普书籍,从中了解一些育儿知识,比如孩子何时出牙,何时走路,何时说话,如何认生等。
2.关注孩子。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身高、体重、营养并做定期体检,也要注意孩子的感知、语言、活动、情绪、行为和社会交往,适度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特别是家族中如有类似病史、精神病史或出生前后、出生时有脑损伤等情况,更应密切观察孩子的发育、行为表现。
3.及早诊治。如发现孩子有异常应及时和专科医生联系。对于婴幼儿行为异常和语言落后者,家长和儿童保健人员可以使用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进行筛查。
该量表适用于18个月以上患儿,它提供给父母几个问题:
1.孩子是否曾经玩过“假装”游戏,例如用玩具茶杯假装喝茶;
2.孩子是否曾经用过食指去指他需要、喜欢或感兴趣的东西;
3.孩子是否对别的小朋友感兴趣;
4.孩子是否喜欢玩“躲猫猫”游戏;
5.孩子是否曾经拿过东西给你或向你显示过什么东西。
如果以上五个问题的答案有两个或以上是“否”,则应怀疑为“自闭症”。也有人认为对于1~2.5岁的孩子,意向性手指东西、眼与眼对视和玩装扮性游戏这三项异常对于早期发现自闭症有关键意义,对这种可疑患儿应该转送到有关专业机构进一步确诊。
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是自闭症治疗的关键,我们相信,在医疗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自闭症孩子们一定能远离孤独,茁壮成长!
下一篇::智力低下表现
(作者:admin 编辑:admin)
推荐文章
-
【三秦都市报】藏族老师义务教患
西安中医脑病医院脑病十二科,江老师一家,住在靠北头的...[查看详细] -
【三秦都市报】她是“天使”们的
歌手任静在西安中医脑病医院有一个教室——任静特殊儿...[查看详细] -
陕西省《中医药法》大型宣传义诊
7月1日,由陕西省卫生计生委、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查看详细] -
【爱心救助】西安市0-16岁肢体残
导读:暑假即将开始,为了方便在校学生能够利用暑假时间...[查看详细] -
父亲节丨关爱脑病患者,行动传递力
俗话说:父亲是儿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也许很多人...[查看详细] -
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加入“康复中国
6月16日,由中国康复传媒(康知了)和中国市县乡康复发展...[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