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儿脑瘫的治疗包括康复训练(术前及术后)、外科手术及矫形治疗等多种手段在内,而对于临床上发病率最高的痉挛型脑瘫患儿来说,手术之后的康复训练尤其显得重要。因为成功的外科手术虽然能将患儿的痉挛状态缓解,但其病理运动模式仍存在,体现在肌肉运动无力、原始运动形式及运动控制障碍等问题。术后的康复训练则可以促进躯干肌、膝伸直肌的肌力增强,逐渐建立良好的调正和平衡反应,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提高坐位姿势的控制能力。
因为这种解痉手术能使患儿的肢体痉挛及畸形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 为手术后的功能康复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于脑瘫患儿来说,俯卧抬腿动作能力的提高是髋膝关节伸展的肌群控制能力和肌力的增加;下蹲站立动作能力的提高是膝伸展和踝屈伸的肌群控制能力和肌力增加的结果。所以,在外科手术解除痉挛及降低肌张力后,及时进行康复训练能有效地增强肌力、肌群协调及整体控制力。
下面,我们大致了解一下手术之后分别针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不同部位所进行的康复训练:
一、头部训练:
1、前屈:全身屈曲模式占优势,对全身伸展模式起到抑制,而完成促通屈曲姿势。头部前屈可以在俯卧位、坐位、立位体位进行。但存在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者,头前屈则会出现髋关节、下肢的伸展模式和脊柱后弯现象。
2、背屈:颈部伸展,则全身伸展占优势,抑制全身屈曲模式,而完成伸展姿势、伸展运动的促通。
3、回旋:可破坏全身性伸展和屈曲模式,能诱导出体轴内回旋,四肢的外展、外旋、内收、内旋模式。但对痉挛性强、呈强僵性或间歇性的痉挛等重症病例不能直接控头,应利用后述的肩胛带、躯干部的关键点来控制头部的肢位。重症病例可制作特殊椅子来保持良好的坐位姿势,以保持头位。
二、肩胛带及上肢训练:
保持肩胛带向前方突出则全身屈曲占优势,能抑制头向后方过伸展的全身伸展模式状态。只要是伸展上肢做诱导伸出时,就能保持肩胛带向前方突出位。如果使肩胛带回缩,会使全身伸展模式呈伸展优势,可以抑制因头前屈而致的全身屈曲模式,而促通抗重力伸展活动,可直接操作。或用上肢来保持肩胛带的肢位变化。上肢和肩关节联合活动常有很好的效果。
1、内收前臂伴同肩关节完全内旋,则可有效地抑制徐动型伸肌的痉挛性,可是如用于痉挛型,则会使躯干和下胶的屈肌痉挛件增加。这时如改为前臂外展、肘关节伸展,使肩关节完全外旋,则能抑制全身屈曲模式,并促通其伸展。
2、假如前臂外展、伸展肘关节和肩关节外旋位的同时,使上肢水平位外展,则屈肌的痉挛性,尤其是胸部肌群及颈部的屈肌群抑制,促通手指自发的伸张。还可以同时促通下肢的外展、外旋和伸展。
3、肩关节外旋—抬举上肢,可抑制挛缩型四肢瘫、双瘫的屈肌孪性和上肢、肩胛带向下方阻力,使脊柱、髋关节、下肢变为容易活动。
4、前臂外旋伴同拇指外展可促通全指的伸展。
三、躯干部(脊柱部)训练:
躯干部前曲,全身成为屈曲位,会抑制全身性伸展模式和促通屈曲姿势、屈曲运动、对仰卧位全身性伸展模式强的肌紧张障碍手足徐动型,使用强制屈曲躯干是以减少全身过紧张为目的常用手法之一。还应注意年长的肌紧张异常手足徐动型患儿—一坐到椅子或轮椅上,头和背部向后紧靠椅背时,常会出现躯干过伸展现象。躯干部的后屈伸展,使全身伸展位占优势,成为抑制全身性屈曲模式。躯干回旋可以破坏全身性屈曲、伸展模式,促通体轴回旋运动和四肢回旋运动。
四、下肢、骨盆带训练:
1、屈曲下肢可促通髋关节外展、外旋和足关节背屈。
2、下肢伸展位外旋可促通外展和足关节背屈。
3、足趾(尤以第2、3、4、5趾)背屈抑制下肢伸肌痉挛型,促通足关节背屈,下肢的外旋和外展。 骨盆带的操作主要在坐位、立位使用。骨盆带后倾坐位时,上半身屈曲位占优势,下肢伸展位占优势。立位时成后倾姿势及全身性伸展模式。骨盆带前倾坐位时上半身伸展占优势,下半身屈曲优势。立位时则成前倾姿势及全身屈曲模式了。典型的剪刀式肢位患儿,以足前部支持体重的痉挛型患儿起立时,如能骨盆后倾,使体重后移,并可促通髋关节、躯干的伸展,可完成良好立位姿势。一个头前屈、脊柱拱背、上肢屈曲位,两下肢固定在内收位且足底不着床的痉挛型患儿,如能前倾骨盆使躯干充分伸展,就可促通筋关节、下肢正常屈曲的前动性、练习到稳定的坐位。还有对手足徐动型、偏瘫患儿,若使之骨盆前倾,即能克服其步行时以腰椎部过度伸展、反张的代偿,防止摔倒,使下肢获得充分可助性。在不同肢位中应用不同手技亦可达到有效的控制,列举如下。
(1)俯卧位:①头伸展,上肢肩关节外旋位抬起上肢,可以促通脊柱和上肢关节的伸展。②头伸展,前臂旋外,肘关节伸展,在肩关节外旋位使上肢水平位外展,就可促通脊柱伸展、手指伸展、下肢的外展。③头伸展向一侧回旋和屈曲颜面侧下肢外展,就能促通上肢向上方运动。
(2)仰卧位:将痉挛型不重、颈部和肩胛带退缩的幼儿,如将其外展位的下肢向腹部屈膝时,则向前方伸出的两手就会容易地合到中间位了。
(3)坐位:①对伸腿长坐位患儿,使之在髋关节充分屈曲躯干,就可以促通脊柱的伸展和头部抬举。⑦用内旋上肢保持内收位稳定肩胛带,可以促通向坐位拉起,复原到仰卧他的头控制。③按压胸骨使胸椎成圆形背,可抑制头部、肩肿带的退缩,使头和上肢向前方。
(4)膝立位、立位:①前臂内收和肩关节完全内旋,再屈曲胸椎,能抑制手足徐动型伸肌孪性,膝关节的过伸展动作。②上肢外旋位伸展,稍向后方保持在对角线上时,对痉挛型可抑制躯干、筋关节及下肢的孪性,并可促通脊柱的伸展和破关节及下肢的外旋、外展位伸展。
以上康复手法针对痉挛性、僵硬性、间断性的肌痉挛程度可单独或组合使用。一般重度患者多用抑制为目的的手法进行训练;中等患者则在抑制的同时加用促通手法;而轻度患者在用促通的同时也可考虑用抑制手法进行训练。应用上述近体位控制关键点开始,随着康复治疗地不断进行,可以逐渐以被动的保持来减少操作,并移向肘、手、手指、膝关节、足关节、足趾远端部位。这里要提醒一点,应注意对患儿不要过于协助,而尽量让他们进行主动训练,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其康复。
上一篇::矫形手术如何治疗痉挛型脑瘫因为这种解痉手术能使患儿的肢体痉挛及畸形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 为手术后的功能康复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于脑瘫患儿来说,俯卧抬腿动作能力的提高是髋膝关节伸展的肌群控制能力和肌力的增加;下蹲站立动作能力的提高是膝伸展和踝屈伸的肌群控制能力和肌力增加的结果。所以,在外科手术解除痉挛及降低肌张力后,及时进行康复训练能有效地增强肌力、肌群协调及整体控制力。
下面,我们大致了解一下手术之后分别针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不同部位所进行的康复训练:
一、头部训练:
1、前屈:全身屈曲模式占优势,对全身伸展模式起到抑制,而完成促通屈曲姿势。头部前屈可以在俯卧位、坐位、立位体位进行。但存在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者,头前屈则会出现髋关节、下肢的伸展模式和脊柱后弯现象。
2、背屈:颈部伸展,则全身伸展占优势,抑制全身屈曲模式,而完成伸展姿势、伸展运动的促通。
3、回旋:可破坏全身性伸展和屈曲模式,能诱导出体轴内回旋,四肢的外展、外旋、内收、内旋模式。但对痉挛性强、呈强僵性或间歇性的痉挛等重症病例不能直接控头,应利用后述的肩胛带、躯干部的关键点来控制头部的肢位。重症病例可制作特殊椅子来保持良好的坐位姿势,以保持头位。
二、肩胛带及上肢训练:
保持肩胛带向前方突出则全身屈曲占优势,能抑制头向后方过伸展的全身伸展模式状态。只要是伸展上肢做诱导伸出时,就能保持肩胛带向前方突出位。如果使肩胛带回缩,会使全身伸展模式呈伸展优势,可以抑制因头前屈而致的全身屈曲模式,而促通抗重力伸展活动,可直接操作。或用上肢来保持肩胛带的肢位变化。上肢和肩关节联合活动常有很好的效果。
1、内收前臂伴同肩关节完全内旋,则可有效地抑制徐动型伸肌的痉挛性,可是如用于痉挛型,则会使躯干和下胶的屈肌痉挛件增加。这时如改为前臂外展、肘关节伸展,使肩关节完全外旋,则能抑制全身屈曲模式,并促通其伸展。
2、假如前臂外展、伸展肘关节和肩关节外旋位的同时,使上肢水平位外展,则屈肌的痉挛性,尤其是胸部肌群及颈部的屈肌群抑制,促通手指自发的伸张。还可以同时促通下肢的外展、外旋和伸展。
3、肩关节外旋—抬举上肢,可抑制挛缩型四肢瘫、双瘫的屈肌孪性和上肢、肩胛带向下方阻力,使脊柱、髋关节、下肢变为容易活动。
4、前臂外旋伴同拇指外展可促通全指的伸展。
三、躯干部(脊柱部)训练:
躯干部前曲,全身成为屈曲位,会抑制全身性伸展模式和促通屈曲姿势、屈曲运动、对仰卧位全身性伸展模式强的肌紧张障碍手足徐动型,使用强制屈曲躯干是以减少全身过紧张为目的常用手法之一。还应注意年长的肌紧张异常手足徐动型患儿—一坐到椅子或轮椅上,头和背部向后紧靠椅背时,常会出现躯干过伸展现象。躯干部的后屈伸展,使全身伸展位占优势,成为抑制全身性屈曲模式。躯干回旋可以破坏全身性屈曲、伸展模式,促通体轴回旋运动和四肢回旋运动。
四、下肢、骨盆带训练:
1、屈曲下肢可促通髋关节外展、外旋和足关节背屈。
2、下肢伸展位外旋可促通外展和足关节背屈。
3、足趾(尤以第2、3、4、5趾)背屈抑制下肢伸肌痉挛型,促通足关节背屈,下肢的外旋和外展。 骨盆带的操作主要在坐位、立位使用。骨盆带后倾坐位时,上半身屈曲位占优势,下肢伸展位占优势。立位时成后倾姿势及全身性伸展模式。骨盆带前倾坐位时上半身伸展占优势,下半身屈曲优势。立位时则成前倾姿势及全身屈曲模式了。典型的剪刀式肢位患儿,以足前部支持体重的痉挛型患儿起立时,如能骨盆后倾,使体重后移,并可促通髋关节、躯干的伸展,可完成良好立位姿势。一个头前屈、脊柱拱背、上肢屈曲位,两下肢固定在内收位且足底不着床的痉挛型患儿,如能前倾骨盆使躯干充分伸展,就可促通筋关节、下肢正常屈曲的前动性、练习到稳定的坐位。还有对手足徐动型、偏瘫患儿,若使之骨盆前倾,即能克服其步行时以腰椎部过度伸展、反张的代偿,防止摔倒,使下肢获得充分可助性。在不同肢位中应用不同手技亦可达到有效的控制,列举如下。
(1)俯卧位:①头伸展,上肢肩关节外旋位抬起上肢,可以促通脊柱和上肢关节的伸展。②头伸展,前臂旋外,肘关节伸展,在肩关节外旋位使上肢水平位外展,就可促通脊柱伸展、手指伸展、下肢的外展。③头伸展向一侧回旋和屈曲颜面侧下肢外展,就能促通上肢向上方运动。
(2)仰卧位:将痉挛型不重、颈部和肩胛带退缩的幼儿,如将其外展位的下肢向腹部屈膝时,则向前方伸出的两手就会容易地合到中间位了。
(3)坐位:①对伸腿长坐位患儿,使之在髋关节充分屈曲躯干,就可以促通脊柱的伸展和头部抬举。⑦用内旋上肢保持内收位稳定肩胛带,可以促通向坐位拉起,复原到仰卧他的头控制。③按压胸骨使胸椎成圆形背,可抑制头部、肩肿带的退缩,使头和上肢向前方。
(4)膝立位、立位:①前臂内收和肩关节完全内旋,再屈曲胸椎,能抑制手足徐动型伸肌孪性,膝关节的过伸展动作。②上肢外旋位伸展,稍向后方保持在对角线上时,对痉挛型可抑制躯干、筋关节及下肢的孪性,并可促通脊柱的伸展和破关节及下肢的外旋、外展位伸展。
以上康复手法针对痉挛性、僵硬性、间断性的肌痉挛程度可单独或组合使用。一般重度患者多用抑制为目的的手法进行训练;中等患者则在抑制的同时加用促通手法;而轻度患者在用促通的同时也可考虑用抑制手法进行训练。应用上述近体位控制关键点开始,随着康复治疗地不断进行,可以逐渐以被动的保持来减少操作,并移向肘、手、手指、膝关节、足关节、足趾远端部位。这里要提醒一点,应注意对患儿不要过于协助,而尽量让他们进行主动训练,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其康复。
下一篇::痉挛型脑瘫治疗中的手术与康复如何配合?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推荐文章
-
【三秦都市报】藏族老师义务教患
西安中医脑病医院脑病十二科,江老师一家,住在靠北头的...[查看详细] -
【三秦都市报】她是“天使”们的
歌手任静在西安中医脑病医院有一个教室——任静特殊儿...[查看详细] -
陕西省《中医药法》大型宣传义诊
7月1日,由陕西省卫生计生委、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查看详细] -
【爱心救助】西安市0-16岁肢体残
导读:暑假即将开始,为了方便在校学生能够利用暑假时间...[查看详细] -
父亲节丨关爱脑病患者,行动传递力
俗话说:父亲是儿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也许很多人...[查看详细] -
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加入“康复中国
6月16日,由中国康复传媒(康知了)和中国市县乡康复发展...[查看详细]